一、背景及依據
造林綠化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手段,是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生態涵養區建設的重要舉措;是建設現代化、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的重要內容。國務院印發《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》、省政府也制定了《關于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》,推進造林綠化工作科學化、規;、系統化高質量開展。依據《河北省總林長令》(〔2023〕1號),結合我市實際,制定了《石家莊市2023年農村國土綠化工作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。
二、指導思想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弘揚塞罕壩精神,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,認真貫徹落實市委、市政府工作部署,以國家、省級林業項目為支撐,加強規劃引領,優化資源配置,強化質量監管,完善政策機制,全面落實林長制,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。堅持適地適樹,科學綠化美化,構建層次結構合理、綜合效益突出的林業發展新格局,進一步推動全市林業高質量、可持續發展,為建設現代化、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作出新貢獻。
三、主要目標
安排營造林綠化任務112.6萬畝(人工造林16.7萬畝,封山育林16.6萬畝,退化林修復11.2萬畝,森林撫育68.1萬畝)。
四、主要內容
(一)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。主要實施五大工程。一是太行山綠化工程,安排人工造林16.14萬畝;二是平原綠化工程,安排造林任務0.56萬畝;三是封山育林工程,安排任務16.6萬畝;
四是退化林修復工程,安排任務11.2萬畝;五是森林撫育工程,安排任務68.1萬畝。
(二)積極推進西山森林公園彩化提升工程,全長84.55公里。一是人工造林1000畝。以增彩提質為目標,以槐安路、山前大道、南二環西沿等道路可視范圍內山場為重點,對適宜綠化區域,采用人工造林和“引喬入灌”的方式,實施人工規模栽植,突出視覺沖擊效果;二是退化林補植補造3000畝。按照豐富植被色彩的原則,對退化林分采用見縫插綠的方式進行人工補植彩色樹種,提升綠化整體視覺效果;三是飛播造林10000畝。對山體陡峭、不能實施人工造林的區域,利用無人機進行飛播造林,采用混種播種的方式,提高飛播成效。
五、涉及范圍
平山縣、靈壽縣、井陘縣、贊皇縣、行唐縣、元氏縣、井陘礦區、鹿泉區、正定縣、藁城區、欒城區、晉州市、新樂市、趙縣、高邑縣、無極縣、深澤縣。
六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充分發揮市、縣、鄉、村四級林長作用,使全市林長職責體系進一步功能化,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,建立全市國土綠化、資源保護長效責任體系。
(二)科學規劃設計。市林業局組織各縣(市、區)根據市下達的營造林綠化任務,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和詳細作業設計。要根據不同區域立地條件和樹種特性,科學設計造林模式和造林樹種。
(三)創新造林機制。各地要積極推廣先進造林經驗和做法,形成有效機制,吸引有實力的公司參與造林綠化。
(四)廣泛宣傳發動。一是市新聞媒體宣傳。在市委宣傳部支持幫助下,通過市媒體進行集中宣傳報道,宣傳我市造林綠化工作安排,推介各地綠化成功經驗做法,總結推廣先進典型事跡。二是上大報、登頭條。積極向人民日報、河北日報和中國綠色時報推廣我市造林綠化經驗做法。三是新媒體宣傳。利用網絡和新媒體宣傳我市造林綠化先進經驗,在全市上下形成強大輿論氛圍,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造林綠化,迅速掀起全市造林綠化高潮。
(五)強化督導考核。一是市林長辦將造林綠化工作納入督查內容,不間斷督導檢查,發現問題及時通報。二是市綠委辦、市林業局抽調人員分包縣(市、區),督導工作開展,每周一通報,每月一調度。三是強化考核管理。繼續將造林綠化工作列入年底林長制考核內容,嚴格考核評價,用好考核結果。
七、惠民利民舉措
造林綠化堅持生態與經濟并重,不僅可以增加森林綠量,改善生態,推進美麗鄉村建設,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。造林實施過程中,可以提供就業崗位,栽植的花椒、連翹、酸棗等生態經濟林品種,可以實現“萬元田”,增加農民收入,推進我市林業產業基地發展,促進產業基地+加工企業+終端產品的高度融合,打造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,鞏固脫貧成果,推進鄉村振興。